行业要闻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关于 开展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 “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今年6月是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将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着眼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治工作,推动各级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排查安全风险隐患,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开展教育培训、隐患曝光、问题整改、经验推广、案例警示、监督举报、知识普及等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将于6月1日至30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安排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理解,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为重点,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一线人员互动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网络课堂培训。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在报刊、广播、新媒体等平台开设专栏专题,根据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解读宣传,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二)开展“排查整治进行时”专题活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紧密结合《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的工作任务,开展“排查整治进行时”专题活动,对排查整治工作广泛宣传发动,持续深入推进,反映工作进展,及时报道成效。通过在各级主流媒体、重点网站等新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加强示范引领和警示教育。对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成果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制作专题视频在电视栏目播放,在各类媒体平台发布,组织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学习借鉴。加强典型事故案例剖析,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人员在线观看,深刻吸取教训,切实引以为戒。广泛发动企业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啄木鸟”“企业风险扫描仪”“隐患排查显微镜”等活动,推动企业对重点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排查整治,从源头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广泛发动城乡社区居(村)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村)民,开展“查找身边隐患”“专项整治纠察员”等活动,积极举报风险隐患,排查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开设“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 组织安全生产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和一线技术工人走进网络课堂,围绕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等内容,通过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智云等主流媒体客户端和重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广泛组织干部职工、企业员工观看学习。同时,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电视台、政府网站和网络直播平台作用,采取网络直播矩阵形式,紧紧围绕企业复工复产、隐患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防范、安全指导服务等,广泛开展网络视频访谈、远程在线辅导和安全生产“公开课”“微课堂”“公益讲座”等线上活动,辅导传授安全生产知识技能,交流心得体会,扩大安全宣传覆盖面,切实增强安全教育实效。 (四)开展网上“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6月16日,在重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网上“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系列活动。协调中央主流媒体以“主播走现场”形式,走进生产厂区、化工园区等,参观生产过程、工艺流程、装置设备,介绍安全生产举措,连线相关应急预案演练,搭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联合知名直播平台,开展线上“公众开放日”、安全体验场馆360全景示范展示、安全打榜直播答题活动;在中国应急信息网、全国“安全生产月”官网等平台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抖音平台发起“我是安全明白人”话题,以微视频形式展示生产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安全问题;在新浪微博发起“身边的安全谣言”话题,针对常见的安全误区和行为差错普及安全知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利用各类媒体、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创新开展直播互动、网上展厅、线上安全体验、H5安全互动游戏等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五)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 近期,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已联合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重点围绕线上安全教育培训、专家指导服务、安全承诺等,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活动;重点围绕农事活动、返城复工农民工和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智障残障等特殊群体安全提示教育,开展安全宣传进农村活动;重点围绕营造基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以组织“安全志愿者行动”为重点,开展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重点围绕开学学校、复课学生安全防控和居家学生生活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重点围绕家庭安全隐患查找、邻里安全线上互助等,开展安全宣传进家庭活动。 三、“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 2020年“安全生产万里行”与“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步启动,12月份结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紧紧围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排查整治阶段工作要求,曝光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宣传推广经验做法,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围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起步开局,协调中央及各地主要媒体报道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进展成效,组织记者深入采访报道各地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情况,反映整改措施。及时曝光重点行业领域、单位场所和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及时宣传推广落实责任链条、弥补短板弱项、创新管理举措、优化制度机制和加强重点工程安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区域行”“专题行”“网上行”等宣传报道活动,及时报道排查整治工作进展、办法措施、整改成效。要畅通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渠道,充分利用电信、网络手段,发挥12350举报投诉热线和119、96119消防举报电话、微信微博等平台作用,鼓励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员工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根据举报线索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及时开展案例警示教育。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上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将“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纳入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有关方面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细化任务、精心落实。要加强活动组织实施,制定“路线图”“施工表”,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做好人力、物力和相关经费等保障,确保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营造浓厚氛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和网站等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宣传报道,努力形成上下一体、协同联动的宣传合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式、立体化的安全生产报道格局。要拓展社会面宣传渠道,在交通枢纽、商业街区、城市社区、文博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高速路口、过街天桥等醒目位置,广泛张贴或悬挂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在交通工具电子显示屏、楼宇广告屏持续滚动播放安全公益广告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确保活动实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各项活动与解决当前安全发展、安全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与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相结合,与推动落实各方面安全生产责任相结合,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单位,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防止脱离实际、简单化部署,防止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因地制宜开展好各项活动,切实达到以活动促工作、以活动保安全的目的,推动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于5月31日前确定1名联络员,及时提供活动期间好的做法、特色项目、重要事项以及视频、图片、文字等电子版资料,并于7月15日前报送活动综合情况。 联系人及电话:刘延鹏、田静、岳勇华,010-64463407、64463619、64463640(均带传真)。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兴化东里9号楼,邮编:100013。 网站:中国应急信息网(www.emerinfo.cn),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官方网站(www.anquanyue.org.cn) 电子邮箱:anquanyue@qq.com 附件:1.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标语.docx 2.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联络员推荐表.docx 3. 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进展情况统计表.docx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 2020年5月12日 附件: 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进展情况统计表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联络员推荐表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标语

阅读更多

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征求《关于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有关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部规划研究院、科学研究院、公路科学研究院、通信信息中心、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支撑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我部组织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送你单位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并于2020年5月22日前将有关意见反馈我部。联系人:公路局技术管理处,刘硕,电话:010-65292276,传真:010-65292767,电子邮箱:avensonliu@163.com,通讯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技术管理处,邮编:100736。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20年5月6日 关于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支撑公路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现就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加强公路工程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服务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公路交通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推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推进公路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着力加强公路领域理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整合技术创新要素,积极培育新动力,推动公路行业转型升级。 2.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以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3.科技引领。瞄准世界公路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强化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着力攻克行业技术难题,补齐技术短板。 4.机制保障。建立政府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技术支撑的科学决策机制。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加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成果发布、共享和转化机制,强化信息服务和信息化管理应用。整合行业资源,加大攻关力度,合力解决行业基础性技术问题,促进工程实践和技术研究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研究成果对工程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服务的支撑保障作用,提高标准规范制修订水平,推动公路行业创新转型升级。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公路领域重点技术创新。 1.加强基础理论基础创新。 着力补齐公路工程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短板,加强关键领域基础理论、技术参数、工艺和方法的研究。增强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与深度融合,深入研究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以及长寿命路面、桥梁和隧道结构等设计理论;系统研究结构荷载作用、破坏和病害机理;研究公路质量和病害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健全路网、隧道运营安全风险防控预警技术和应急处置体系。 2.推动绿色公路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大力开展节约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绿色公路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健全公路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重点推动路域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护技术,废旧材料和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节能、降噪等环保新型路面技术,自然能、隧道通风、照明等清洁能源技术,低污染低能耗绿色服务区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3.提高设施安全耐久性能。 推动影响公路设施安全耐久性能的桥隧结构、路面寿命、安全风险评估,防灾减灾建筑材料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技术状况检测、养护决策等技术,促进建设、养护技术发展,为设施全寿命安全耐久提供技术支撑。 4.推广智慧公路技术。 推动统一的公路数据标准,形成涵盖建管养运全过程的数据库,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公路数据平台。深化BIM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在公路领域的应用,在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基础设施推行精细化设计、施工、养护和运营。加大不停车收费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推动不停车支付技术的多场景应用。加快推进智能感知、5G通信、高精度定位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公路工程和路网管理中的应用,依托公路复杂交通环境的测试和试验,推动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和智慧公路建设,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公路基础设施的系统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公路工程信息管理、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 5.完善农村公路技术。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技术研究。研究农村公路典型的路基路面结构、排水设施类型、路域环境整治和低成本养护技术,研发经济适用的农村公路交通诱导和防护设施,以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性;开发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大区域、低成本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建设养护标准化管理。 6.推进先进公路装备技术。 加强新型特种装备研发,推进大型隧道掘进设备、整跨吊运安装设备等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向新能源、智能化、环保型公路交通装备转化。注重系统集成应用,开发智能公路新型装备体系。加快淘汰高耗能低效公路技术装备。 (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共享。 7.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梳理总结公路工程技术成果,扎实做好信息汇集和管理工作,完善技术创新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技术创新要素和成果的自由流动。部建立运行统一的公路工程技术创新信息平台,为行业提供信息发布查询、成果共享和技术合作等服务。 8.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交流,提升我国公路工程技术国际影响力和推动力。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国际公路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关注并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问题及解决的路径,交流分享技术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技术品牌。 (三)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9.推动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 部围绕公路工程行业发展技术需求,通过成果持有单位自愿提供、相关部门审核推荐,将成熟适用、适宜转化的技术成果在公路工程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共享,鼓励将优秀创新技术推广目录的技术纳入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作为工程应用的依据。 10.推行创新技术试点示范工程。 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突出重点,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公路工程技术创新示范试点,通过示范试点工程为成熟创新技术成果应用提供大规模推广的基础。相关管理部门在立项、资金程序管理、奖励申报等方面为示范试点项目优先提供支持。 11.发挥技术标准的引导作用。 鼓励优秀技术研发团队和人员参与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科研立项紧密联系技术标准编制需求,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成熟先进适用的创新成果及时引入技术标准。优先考虑将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目录的技术纳入相应的行业标准。 (四)不断完善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机制。 12.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整合技术研发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力解决共有技术难题。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建立省内联合攻关机制,结合重点任务实施和重大成果应用,组织具有相同技术需求的公路工程项目联合立项,协同研发。部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重点工作,提炼公路行业全局性、重要和关键技术,按照公益、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鼓励协调跨省组成技术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并为技术联盟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行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提供支持。 13.加强技术成果长期跟踪研究。 探索建立技术成果的持续验证观测机制,通过设立技术验证课题等手段对技术成果的工程实践开展持续观测、数据采集与评估,提高技术成果成熟性,不断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对应用广泛、持续性强、影响重大的技术成果,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建立长期观测机制,设立长期观测站点,增强技术研究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14.构建专家智库咨询机制。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畅通反馈渠道,完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决策和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吸引更多技术机构和专家参与公路工程技术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在立项、验收、评价、考核、建立成果推广目录和试点、示范工程等关键环节发挥作用。部组织建立公路工程技术创新专家智库,为部技术创新管理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根据地方需求为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创新技术布局。发挥部省对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引导推动作用,结合行业和地区实际情况,分别从不同层面研判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统筹规划重点技术研究方向。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和整合行业资源,避免技术创新资源重复投入,使不同主体有层次、有重点、有区别地聚焦行业重大科研方向和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研究合力。 (二)多渠道加强资金投入。鼓励公路领域技术创新主体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财政资金。对重点研发方向的工程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实验费规模、预留跟踪研究经费和补贴资金等形式支持重点攻关和持续深化研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财政资金补助、表彰激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路工程技术创新领域。 (三)严格规范研发管理。严格规范技术研发项目的立项、过程跟踪和结果考评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重大工程技术研发工作的跟踪和指导,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参与大纲评审、成果验收等重要环节,对技术研究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督,检查技术研究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四)推动技术创新文化建设。依托行业机构和人才资源,努力营造崇尚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加快创新价值的传播塑造。定期或不定期的以培训、研讨会、技术沙龙、展会等形式开展专题技术交流,及时交流总结和宣传推广技术成果。重视宣传和舆论引导,创造与公众交流的机会,利用刊物、网络公众账号等信息传播工具,向全社会普及公路工程创新技术知识和成效。围绕重点热点领域及时开展技术交流,使行业和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公路工程技术创新。

阅读更多

政策法规

关于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征求《关于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有关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部规划研究院、科学研究院、公路科学研究院、通信信息中心、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支撑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我部组织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送你单位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并于2020年5月22日前将有关意见反馈我部。联系人:公路局技术管理处,刘硕,电话:010-65292276,传真:010-65292767,电子邮箱:avensonliu@163.com,通讯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技术管理处,邮编:100736。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20年5月6日 关于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支撑公路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现就深入推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加强公路工程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服务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公路交通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推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推进公路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着力加强公路领域理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整合技术创新要素,积极培育新动力,推动公路行业转型升级。 2.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以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3.科技引领。瞄准世界公路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强化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着力攻克行业技术难题,补齐技术短板。 4.机制保障。建立政府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技术支撑的科学决策机制。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加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成果发布、共享和转化机制,强化信息服务和信息化管理应用。整合行业资源,加大攻关力度,合力解决行业基础性技术问题,促进工程实践和技术研究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研究成果对工程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服务的支撑保障作用,提高标准规范制修订水平,推动公路行业创新转型升级。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公路领域重点技术创新。 1.加强基础理论基础创新。 着力补齐公路工程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短板,加强关键领域基础理论、技术参数、工艺和方法的研究。增强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与深度融合,深入研究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以及长寿命路面、桥梁和隧道结构等设计理论;系统研究结构荷载作用、破坏和病害机理;研究公路质量和病害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健全路网、隧道运营安全风险防控预警技术和应急处置体系。 2.推动绿色公路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大力开展节约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绿色公路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健全公路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重点推动路域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护技术,废旧材料和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节能、降噪等环保新型路面技术,自然能、隧道通风、照明等清洁能源技术,低污染低能耗绿色服务区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3.提高设施安全耐久性能。 推动影响公路设施安全耐久性能的桥隧结构、路面寿命、安全风险评估,防灾减灾建筑材料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技术状况检测、养护决策等技术,促进建设、养护技术发展,为设施全寿命安全耐久提供技术支撑。 4.推广智慧公路技术。 推动统一的公路数据标准,形成涵盖建管养运全过程的数据库,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公路数据平台。深化BIM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在公路领域的应用,在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基础设施推行精细化设计、施工、养护和运营。加大不停车收费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推动不停车支付技术的多场景应用。加快推进智能感知、5G通信、高精度定位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公路工程和路网管理中的应用,依托公路复杂交通环境的测试和试验,推动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和智慧公路建设,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公路基础设施的系统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公路工程信息管理、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 5.完善农村公路技术。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技术研究。研究农村公路典型的路基路面结构、排水设施类型、路域环境整治和低成本养护技术,研发经济适用的农村公路交通诱导和防护设施,以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性;开发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大区域、低成本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建设养护标准化管理。 6.推进先进公路装备技术。 加强新型特种装备研发,推进大型隧道掘进设备、整跨吊运安装设备等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向新能源、智能化、环保型公路交通装备转化。注重系统集成应用,开发智能公路新型装备体系。加快淘汰高耗能低效公路技术装备。 (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共享。 7.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梳理总结公路工程技术成果,扎实做好信息汇集和管理工作,完善技术创新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技术创新要素和成果的自由流动。部建立运行统一的公路工程技术创新信息平台,为行业提供信息发布查询、成果共享和技术合作等服务。 8.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交流,提升我国公路工程技术国际影响力和推动力。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国际公路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关注并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问题及解决的路径,交流分享技术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技术品牌。 (三)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9.推动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 部围绕公路工程行业发展技术需求,通过成果持有单位自愿提供、相关部门审核推荐,将成熟适用、适宜转化的技术成果在公路工程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共享,鼓励将优秀创新技术推广目录的技术纳入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作为工程应用的依据。 10.推行创新技术试点示范工程。 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突出重点,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公路工程技术创新示范试点,通过示范试点工程为成熟创新技术成果应用提供大规模推广的基础。相关管理部门在立项、资金程序管理、奖励申报等方面为示范试点项目优先提供支持。 11.发挥技术标准的引导作用。 鼓励优秀技术研发团队和人员参与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科研立项紧密联系技术标准编制需求,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成熟先进适用的创新成果及时引入技术标准。优先考虑将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目录的技术纳入相应的行业标准。 (四)不断完善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机制。 12.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整合技术研发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力解决共有技术难题。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建立省内联合攻关机制,结合重点任务实施和重大成果应用,组织具有相同技术需求的公路工程项目联合立项,协同研发。部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重点工作,提炼公路行业全局性、重要和关键技术,按照公益、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鼓励协调跨省组成技术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并为技术联盟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行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提供支持。 13.加强技术成果长期跟踪研究。 探索建立技术成果的持续验证观测机制,通过设立技术验证课题等手段对技术成果的工程实践开展持续观测、数据采集与评估,提高技术成果成熟性,不断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对应用广泛、持续性强、影响重大的技术成果,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建立长期观测机制,设立长期观测站点,增强技术研究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14.构建专家智库咨询机制。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畅通反馈渠道,完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决策和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吸引更多技术机构和专家参与公路工程技术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在立项、验收、评价、考核、建立成果推广目录和试点、示范工程等关键环节发挥作用。部组织建立公路工程技术创新专家智库,为部技术创新管理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根据地方需求为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创新技术布局。发挥部省对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引导推动作用,结合行业和地区实际情况,分别从不同层面研判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统筹规划重点技术研究方向。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和整合行业资源,避免技术创新资源重复投入,使不同主体有层次、有重点、有区别地聚焦行业重大科研方向和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研究合力。 (二)多渠道加强资金投入。鼓励公路领域技术创新主体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财政资金。对重点研发方向的工程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实验费规模、预留跟踪研究经费和补贴资金等形式支持重点攻关和持续深化研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财政资金补助、表彰激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路工程技术创新领域。 (三)严格规范研发管理。严格规范技术研发项目的立项、过程跟踪和结果考评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重大工程技术研发工作的跟踪和指导,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参与大纲评审、成果验收等重要环节,对技术研究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监督,检查技术研究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四)推动技术创新文化建设。依托行业机构和人才资源,努力营造崇尚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加快创新价值的传播塑造。定期或不定期的以培训、研讨会、技术沙龙、展会等形式开展专题技术交流,及时交流总结和宣传推广技术成果。重视宣传和舆论引导,创造与公众交流的机会,利用刊物、网络公众账号等信息传播工具,向全社会普及公路工程创新技术知识和成效。围绕重点热点领域及时开展技术交流,使行业和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公路工程技术创新。

阅读更多

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关于征求《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公路养护工程量清单及计量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清单计量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根据部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我局组织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规范》(主编单位为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事务中心)和《公路养护工程量清单及计量规范》、《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清单计量规范》(主编单位为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造价管理局)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单位意见。 请你厅(局、委)组织有关公路管理、养护、造价、施工以及财务等单位及有关人员认真研究,于2020年6月12日前将修改意见函告主编单位。有关文件请登录部网站(www.mot.gov.cn)一公路局子站一公路技术栏目下载。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广东省厅造价事务中心:罗召平020-83731078,020-83731491(传真), zjzsyk@gdcd.gov.cn; 通讯地址:广州市白云路83号高速公路大厦11楼510100。 云南省厅造价管理局:蒋毅涛0871-65369904,0871-65329798(传真),4291033510qq.com;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滇缅大道87号金通苑CD座1楼,650031。 文档附件: 养护工程量清单 征求意见稿及反馈表.zip 决算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反馈表.zip 安全生产费清单征求意见稿及反馈表.zip

阅读更多

行业要闻

我省完成全省高速公路隧道及重点路段限速标志整改

5月10日,全省高速公路隧道及重点路段限速标志整改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高速交管和行业专家意见,省交通运输厅明确了明确全省高速公路隧道和重点主线路段标志调整的原则。要求高速隧道方面,主线设计速度低于100km/h时,隧道限速值与主线限速值相同;主线设计速度为100km/h及以上时,限速值根据隧道照明设计速度确定。主线路段方面,全面排查主线限速60km/h以下路段的道路环境条件和设计速度,如果主要技术指标满足设计速度要求,限速值调整为设计速度。 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各路段公司加快了排查和整改工作。清理了不合理的限速标志,同时进行补充完善,有效衔接了规范高速公路速度管理整体工作。与此同时,各路段公司加强运营管理,加强道路巡查,密切关注调整后路段的运行状况,跟踪整改效果。另一方面,根据限速值调整情况,完善隧道洞口和调整路段的标志标线等诱导设施和防护设施,从而提升公路安全防护能力。 此外,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平台做好宣传和信息服务。通过厅门户网站、微博公众号和抖音等新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让公众及时了解限速变化情况。建立了与高德、百度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对接机制,将调整后的信息及时共享至信息平台发布,此后将按照调整完善一批,更新发布一批的办法,方便公众及时准确掌握出行信息。

阅读更多

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落地,营造公平竞争公路养护市场环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公路行业是我国最早全面开放市场、最先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的行业之一,2003年,原交通部颁布实施《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对加强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范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投标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查找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市场壁垒,深入分析原因,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等措施,扎实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水平,规范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行为,优化养护工程项目管理,推动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 二、进一步规范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活动 (一)促进公路养护市场公平竞争。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招标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序开展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严禁尚不具备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开展招标投标。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发改办法规〔2019〕862号)和《财政部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财库〔2019〕38号)要求,依法纠正非法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现象,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活动。 (二)简化招标投标流程和证明材料。公路养护工程招标原则上不在招标前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可以采用资格后审。要合理缩短招标投标周期,便利投标人投标,对于施工技术方案简单、工期较短且季节性较强的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可进一步缩短投标截止期限。要进一步简化投标文件的格式和形式要求,不得因装订、纸张、非关键内容的文字错误等否决投标人投标。对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政府网站进行查询的事项,不得另行要求投标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全面实施招标投标信息公开。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招标人根据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的具体性质和预算安排,通过发布招标公告的法定媒介和招标监督管理机构网站,按照年度或分阶段或逐个项目提前公布招标计划,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动态更新,供潜在投标人知悉和进行投标准备。逐个项目发布的招标计划,要包括拟招标项目概况、标段划分、预计招标时间、项目预计投资等内容,并于招标公告发布至少10日前公布。要增加招投标活动透明度,全面公开招标文件的关键内容(投标人资格条件全文和评标办法全文)、中标候选人关键信息、否决投标信息、投诉处理决定、招投标当事人不良行为等信息。对于投标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但未中标的投标人,要书面告知未中标原因。 (四)合理划分标段。根据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特点,可采取按整条路线或片、区域捆绑的方式划分标段,也可按年度周期、路段里程和工程类别划分标段。养护工程项目可以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鼓励开展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设计咨询、养护施工及质量控制一体化招标,增强市场竞争力度,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 (五)合理分担合同风险。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合理划分合同双方风险,不得设置将应由招标人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投标人的不合理条款。要明确约定合同双方的违约责任,对于因招标人原因导致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的,招标人应当依照合同约定对投标人受到的损失予以赔偿或补偿。 (六)规范保证金收取和退还。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招标人严格依法规范各类保证金的收取,对需要收取的保证金,要在招标文件中严格载明收取的形式和金额、返还时间、不予退还的情形以及逾期退还的违约责任;允许投标人自主选择以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保函等非现金形式交纳或提交保证金。 (七)畅通异议和投诉处理渠道。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招标人在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公布受理异议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及时答复和处理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对投标人提出的投诉进行处理,并公告投诉处理结果。 (八)加速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加快建设并运行包括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在内的电子招投标系统,积极推行全过程电子招标投标,逐步实现在线发布招标公告、提供招标文件、提供招标答疑、提交投标保证金、提交投标文件、抽取评标专家、电子开标、电子评标、网上异议投诉、公示中标候选人、公告中标结果、发出中标通知书、提交履约保证金、签订合同等全部功能。要加强电子招标投标网络安全保障,注意防控相关风险。 三、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工程履约管理 (一)全面披露合同履约信息。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招标人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在发布招标公告的法定媒介或招标监督管理机构的网站,公开合同的关键性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合同双方名称、合同价款、签约时间、合同期限),并定期通过招标监督管理机构网站,及时公开包括项目重大变动、合同重大变更、主要人员变更、合同中止和解除、重大违约行为处理结果、交竣工验收、价款结算等在内的履约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内容除外。 (二)提高项目开工效率。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商公安交管等部门简化开工前置条件,对于关系安全确需保留的工作手续,要合理压缩时限,确保合同签订后项目能够及时开工。 (三)加强工程款支付监管。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合同应当约定合同款(包括月进度款、交工结算款、合同最终结清款等)支付的方式、时间和条件,明确逾期支付合同款的违约责任。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款支付的履约监管,督促招标人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合同款。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公路养护工程项目,满足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档案管理等支付条件的,招标人必须在收到发票后30日内(其他资金来源的项目参照执行)将资金支付到投标人账户,不得以机构变动、人员更替、政策调整等为由延迟付款,不得将合同中未规定的义务作为向投标人付款的条件。 四、进一步加强招标投标活动监管 (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监管方式,强化建设单位主体责任,简化或取消事前审核或审批环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公路养护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履约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信用评价标准,严格信用评价机制,建立电子化信用档案。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给予减免保证金等优惠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机构和人员,明确工作措施和工作时限,周密安排部署,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二)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具体落实措施,及时跟进解读,准确传递政策导向,合理引导预期。 (三)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在2020年7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落实具体措施,完善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回应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各地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将纳入“十三五”全国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0年4月29日

阅读更多

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发布《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JTG/T 3360-02—2020),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JTG/T 3360-02—2020)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管理和解释工作由主编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德胜门外大街85号得胜国际中心A座,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交通运输部 2020年4月20日 附件: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

阅读更多

政策法规

《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JTG/T 3360-2—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理解《规范》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规范》制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以下简称《通规》)明确了桥梁抗船撞的设计原则,规定了IV~Ⅶ内河航道和通航海轮航道的船撞力设计值,是当前公路桥梁抗船撞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统一标准。近年来,通航船舶呈现出吨位大、航速快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在建和拟建跨越航道桥梁的不断增多,保障桥梁结构在船舶撞击下的安全十分重要。为进一步保障在船舶撞击下的桥梁安全,完善细化桥梁抗船撞设计,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体现船舶通航密度、船桥撞击概率、风险综合防控、桥墩抗撞性能等系统性和精细化设计要求,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制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 《规范》为桥梁抗船撞设计提供可行或具体技术方法,提出了降低船撞风险的总体要求、降低船撞效应的结构性防船撞设施要求和基于性能的抗撞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准则由一系列可实现的性能目标来表示,保证在船舶撞击力作用下实现结构预定功能的抗撞设计方法),是对《通规》的重要补充,作为推荐性标准、与《通规》一起规定了公路桥梁抗船撞设计要求。《规范》贯彻了“综合防控、分级设防”的思想,提升了抗船撞设计的科学性,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引导公路抗船撞设计的标准化与精细化。《规范》充分考虑了与其他标准的衔接,以国内外工程实践和先进研究成果为依托,以安全可靠、先进有效、经济合理、成熟实用为基本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具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对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规范》的特点 《规范》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吸纳了交通运输行业桥梁抗船撞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贯彻“综合防控、降低风险”的理念。一方面加强总体设计,提出了合理确定桥位、桥型、跨径和构造等总体要求,以降低船桥碰撞概率;对非通航孔桥,逐桥考虑船舶到达的可能性进行设计。另一方面,重视防撞设施的布设,规定了必要的结构性防船撞设施,以降低主体结构船撞效应。 (二)采用“性能设计、分级设防”的方法。基于性能的抗撞设计方法,主要包含抗船撞设防目标、设防船撞力与船撞效应计算、抗撞性能验算等内容。根据桥梁重要性等级和失效概率,抗船撞设防目标采用分级设防,桥墩、基础和支座的抗撞性能采用分级评估的分析方法。 (三)落实“风险概率、精细分析”的要求。在抗撞的设防船撞力计算上,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分位值法;考虑通航密度、船桥撞击概率等因素,建立了精细化程度高的概率-风险分析法。在抗撞的船撞效应计算上,明确了强迫振动法和质点碰撞法的技术要求,反映了船-桥-防船撞设施撞击效应分析的主流方法。 四、实施注意事项 (一)与相关规范配套使用。《规范》使用过程中应与有关桥梁设计规范,如《通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等配套使用。 (二)积极采用高效化防控措施。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采用综合管控措施和结构性防船撞设施四新技术,如信息化管控措施、新型结构、高性能材料等方面的成熟成果。 (三)精心组织宣贯培训。《规范》在跨越航道公路桥梁的勘察设计中将广泛使用,各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有效地做好宣贯培训,让技术人员准确理解《规范》,合理使用《规范》,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不断提升打下良好技术基础。

阅读更多